每個人的夢境不盡相同,有些一睜眼便會忘記,有些在記憶中留存很久。這當中有的是美夢,有的是噩夢,玩這款游戲的你,是那個做夢后記憶猶新的人。《小小噩夢》帶來了關于噩夢的“美妙”體驗,通篇是陰暗潮濕、彷徨無助、驚恐追逐的元素,以及一個若有所思的結局。故事本身并不長,一周目大概3~4小時左右通關,熟悉解謎套路最快1小時。
小小噩夢|Little Nightmares
開發團隊:TarsierStudios
發行公司:萬代南夢宮
發售日期:2017-04-28
游戲平臺:PlayStation 4、Xbox one、Steam
良品推薦(8/10)
推薦玩家:橫向解謎游戲愛好者
+美術風格與主題氣氛一致
+劇情有寓意值得推敲
+此時無聲勝有聲
-流程偏短
-畫面太暗容易地形殺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逃脫之旅的開始
在這個故事里,你扮演一位身材矮小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女孩,她從噩夢中驚醒,穿著一件黃色雨衣在陰暗的場景中格外顯眼,除了手中的點火道具外沒有任何可以抵御外敵的武器,此時寂靜的環境里只有你的腳步聲,從場景布置和搖晃的畫面暗示著你在一條行駛中的船上,仔細觀察你的周圍,這是一場逃脫之旅的開始。
游戲全程沒有人聲語音,沒有對白敘事,沒有字幕,除了通關結局動畫具有一定程度的敘事作用,劇情想傳達什么要靠自己的觀察和腦補,因此對于劇情的理解人與人也不盡相同。一共分為5個章節,每個章節場景和遇到的敵人都有明顯變化,你可以從空間變化、場景布置、敵人行為、解謎工具&方式這些方方面面著手,腦補出你認為具有可能性的劇情。
在場景中行動的空間非常有限,而且是線性的,所以你很快就能弄明白自己該往哪走,該做什么,剩下的就是找到“怎么做”的辦法,總體來說解謎難度不算高,過程中還充滿了疑惑和驚悚,偶爾會有特別震撼的場景,大多時候是在陰暗逼仄的空間里活動,故事因什么而起不得而知,也許通關時還沒弄明白,也許會有自己的答案,這種全靠腦補的劇情議論紛紛卻始終沒有一個官方說法,當然玩家也會討論地樂此不彼…對于結局的理解也是眾說紛紜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恐懼、迷惘、無助這就是你
之前已經有《LIMBO》和《INSIDE》為這類型游戲打下良好口碑,這次的《小小噩夢》又把這類型推到了玩家面前。它引用的概念比較單純:每個人都有童年,每個人都做過夢。在這個看似單純的主題下,寓意并沒有那么單純,從我個人角度來看,可以說是不太喜歡小小噩夢的劇情暗示,雖然扮演的是幼小女孩,但劇情是非常成人向、現實化的,游戲整體風格很陰暗,不光是劇情,光影和場景布置更能反映這一特點,這倒跟噩夢主題很契合。
里面的敵人設定很有特點,根據它們各自的職責,有一番適合它們的打扮。這其中也許還飽含深意,我理解的是,人性的一些特點、它們的一些經歷,都在外型設定中起到一定影響作用,它們發現你就會捉你,而你只能不斷躲避,被捉到GAME OVER返回上一個存檔點。游戲沒有背景音樂,敵人和你發出的聲音讓這萬般寂靜的場景更有緊張刺激的氛圍,當你在雜亂的書房、陰冷的下水道、骯臟的廚房、還有一些說不上來的地方跟它們玩捉迷藏時,整個人的腎上激素就飆高了。不是游戲有多恐怖,是氣氛做的恰到好處。
一周目可玩性很高
橫向探索解謎游戲自由度本身就不會高,能不能吸引人要看解謎設計思路好不好。本作一周目的體驗是很不錯的,難度不算高,但是有可玩性,體驗了追逐的刺激、個人的渺小無助、智商在不在線,5個章節銜接合理,所以你會覺得玩著玩著就通關了。二周目可以嘗試做全收集,再仔細捋一遍劇情,看看還是不是你當初想的那樣。
二周目時間可以縮短很多,畢竟有一個獎杯是1小時內通關,通了一遍后對于場景解謎會有印象。本作設置的互動性很高,很多地方可以攀爬,可以挪移,能不能用是另外一回事,由于光影效果實在太昏暗,被地形殺的次數很多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A9VG體驗總結
《小小噩夢》的素質在它所屬游戲類型中處于中上水平,具有很高一周目可玩性,劇情優劣看個人喜好。操作簡單,主角的黃色衣服非常顯眼,這明亮的顏色跟周圍的陰暗形成鮮明對比,象征了一種“萬花叢中一點綠”的希望,流程偏短,畢竟它的敘事手法限定了它可講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