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野獸之影》經過去年的跳票,繁體中文版終于在近日上市,試玩之后對這款1989年發售的作品表以敬意,然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,那個流行于1989年的“橫版無腦沖”機制實在過于老套,好在它加入了解謎要素。
野獸之影 | Shadow of the Beast
研發團隊:Heavy Spectrum Entertainment Labs
發行公司:SCEA
游戲所屬:PlayStation 4
令人失望(6/10)
推薦玩家:喜歡橫版過關的懷舊玩家
- 讀盤時間太久
- 紙片般的操作手感、老套的故事情節
+ 血猩暴刀的肢解畫面
+ 重現“游戲歷史”
+ 繁體中文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- 讀盤時間太久
如果你不事先調查這款游戲的來歷,當你看完片頭的時候會以為這是一款3D外星人大戰作品,在這種以為下,進入游戲時就會傻眼了,流行于童年時期的橫版過關無腦沖出現在眼前,那完全沒有自由度的探索方式讓人無所適從。CG動畫沒有語音,全靠“看圖說話”,這大概也是上世代的遺留產物。讀盤時間長到令人發指,“好心”的廠商做了個小游戲讓你打發時間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- 紙片般的操作手感、老套的故事情節
玩家操作的是阿波羅,經過無言的洗腦,就要開始冒險了,這時候的一系列教程還算人性化。雖然操作本身就極為簡單,第一張地圖就在這百無聊賴的打斗中度過,可能會產生一種“太簡單太無聊”的印象,試試換成最高難度,也就是所謂的一命通關,被打中就必須重新開始關卡,那讀盤時間會讓人崩潰。
到了第二張地圖,加入解謎,障礙設置為“限時通過”、“打開各種機關配合”等常見要素。這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,簡陋的場景讓人看不清地形,極為容易摔死,建議把亮度調到最高以彌補畫質不足造成的眼部不適。
第三張地圖后終于擺脫了單調的印象,打boss有一種大片既視感,場景終于不再那么枯燥無味,每張地圖就是一個關卡,謎題設置也趨于有趣。
最難過的還是操作,毫無打擊感的手感在宣傳軟文中變成優秀的打擊感,不要欺負我讀書少好么。在20年前那個極度缺乏游戲的年代,這種類型放下去還能吸引到不少玩家,時過境遷再來賣弄同樣的手法就顯得很尷尬了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+ 血猩暴刀的肢解畫面
來說說優點吧,如果血猩暴刀畫面能算得上優點的話。這算是能看下去的一些包含藝術風格的場景,實際上如果不嫌棄那千篇一律的特效畫面,還是會覺得酣暢淋漓的。也因為充斥暴刀畫面太多,游戲被分級到18+。即使這種簡單的QTE就能帶來貌似痛快的視覺效果,卻不足以彌補手感硬傷,真的,這已經不是20年前了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+ 重現“游戲歷史”
說到這里我們把目光轉到游戲中的“歷史”環節,這大概是游戲中唯一的亮點。內置1989年發售的那款beast,玩家可以在PS4上玩到古老的游戲,不知是否是好奇心在作祟我竟意外覺得新奇,他們竟然把原作祭出來了,還可以花游戲里賺得的積分購買一切相關內容,包括游戲原聲、畫集、怪設、世界觀背景等等,內容詳實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+ 繁體中文
中文的必要性體現在系統上,對于要升級的各項技能情況沒有語言障礙、人設怪設也配有詳盡解釋,這點實屬好評。
_ueditor_page_break_tag_
A9VG體驗總結
嘗試了原作試玩,才知道為什么這款游戲100塊出頭就能買到了。過去的20多年都被開發商吃掉啦?那么古老的機制照搬上來,從別的游戲里湊齊不同要素一股腦塞進游戲里,就是所謂的造勢新作。實在難以給高分,哪怕說我不良心。最后還是因為有繁體中文版多了一些好感,其他的好感則是對制作組重新開發這個品牌的勇氣予以肯定,以及游戲不怎么樣、設定細節卻出人意料的完善表示贊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