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次開箱搖桿已經是2年前的事了,所以這次拿到新搖桿我還是很興奮的。專業搖桿一直保留著一畝三分地,雖然這個市場不大,但也在進步。當然手感方面的天花板早就到頂了,而便捷性和適應性上的拓展空間還很足。這些改善可以讓它們的門檻變得更低,更容易被新老用戶接受。就比如眼前的這個八位堂街機搖桿V3,我覺得它也是具備這種特征的。
先來看外觀。其實一眼就可以看出它的特點:配色和尺寸。這個水彩畫板一樣的配色看起來有點像玩具,但是這絕對不是指廉價感,而是就像八位堂這個名字一樣是一種刻意的做舊。
黑色搖桿和紅色按鍵的搭配還是挺醒目的,特別是紅色按鍵在通電后旁邊還會顯示出LED字符標注,這個細節我很喜歡;左上是功能區,三種顏色的功能性按鈕,對應配對/連發/Home,外加調換無線模式和切換搖桿的實體旋鈕;下面三個灰鍵分別是Start和Select,以及無線模式開關,左邊還有一組狀態指示燈;右上方的P1、P2是兩個宏按鍵。關于這些鍵的具體功能,我們后面詳說。
可以看出它的按鍵布局是比較緊湊的,這主要是因為框體尺寸本身并不大。30x20x11cm的體積,相對于以前我們用的Hori和美伽獅那種小飯桌似的框體,它是顯而易見得小;重量也是如此,2.1公斤的重量不算沉,我一開始還因此擔心它沒有厚重感、放在腿上不夠穩。但事實上并非如此,玩得時候還是挺穩的,沒有那種搞起來顫顫巍巍的情況。至于放在桌子上那就更不用擔心了,四個實在的腳墊讓你推都推不動。
有同事給我提了一個問題,說因為這個框體不夠寬(和以前那些“小飯桌”比起來),尤其是左邊搖桿周圍沒有留位置,手大的人、或者習慣于把手搭在板子上的人會不會有硌手的煩惱。從我自己的角度出發,我是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,或許依習慣不同,玩家在這方面的體驗會有所差異。
關于桿子的手感。機器外包上標明用的是三和配件,連型號也標了出來(JLF-TP-8YT,8向小方擋)。我以前也一直用的是三和桿子,所以沒有感覺出太大的差別。可能這個桿子上手后的長度會稍短一些,但其實這也是一種偏向于大眾化的特色了。它給我的感覺就是適應性好,反饋不是那么有針對性地清晰和精準,但反而更容易操作。比如正反搖兩圈這樣的,那就是要你一個感覺,然后照著這感覺晃兩下就出來了。
按鍵就不說了,我一個右手麻木的人感覺不出按鍵能體現出什么強烈的適手特征。我也不覺得這個按鍵和我以前用過的有明顯區別,也是那種扁軟的、按下去叭響的感覺。(按鍵的型號是三OBSF30/24)
功能方面。USB-C→USB的有線連接就不說了,它還支持藍牙和2.4g兩種無線連接模式。框體下方有一個暗格,里面是有線接口和無線接收器。
如果你有類似使用無線設備的經驗,那么在無線連接上其實也不存在什么理解上的阻礙。你可以把無線接受器插在PC或者Switch的USB接口上,然后如圖所示,把灰色開關撥到“2.4g”,旋鈕調到“S(Switch)”或者“X(PC)”上,等待指示燈常亮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。
藍牙模式更方便,省去了接收器的步驟。只要把灰色開關撥到“藍牙”,旋鈕調到“S(Switch)”或者“X(PC)”上,再按住配對鍵三秒,使指示燈閃爍進入配對模式,之后在Switch和PC上找到設備并且連接即可。
以Switch為例,進入“手柄”設置,選擇“更改握法/順序”界面,就可以找到正在配對的搖桿。
我看到官方對三種連接模式給出了以下建議(如圖),有線模式在理論上是延遲最低的,這一點毫無爭議。但從實際體驗來看,我倒沒覺得三者間有明顯的延遲區別。因此我個人還是更傾向于藍牙模式,用起來最方便。
無線模式這里還有一個續航的問題。搖桿內置1000毫安電池,4小時充滿電,2.4g接收器模式最高續航40小時,藍牙最高續航30小時。這是賬面數據,我沒法細著測試,但經驗來說和實際數據的差別不會太大,這代表著它足夠讓你免去空電的煩惱了。
至于其他功能,其實是老生常談了。比如連發,這是搖桿的標配。我關注的點主要是用起來的便捷性。這款搖桿的連發使用方式是你同時按下連發和對應的按鍵,松開,那個按鍵就是連發了。同一時間可以吧多個按鍵設成連發,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取消。也可以進行宏按鍵和自定義按鍵的映射,如果你需要進行這方面的設置,需要下載八位堂官方軟件。這是一個一勞永逸的事,所以也不算麻煩。
這款搖桿的價位是539元(普通版)和679元(三和版),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價格。作為使用者,我個人比較看重它的無線連接體驗、續航以及適中的手感,除此之外,功能的多樣性以及框體尺寸可能在某些場景中具有吸引力。基于以上前提,它應該是一款值得放入購物車的產品。當然,如果你正好是Switch和PC的雙平臺玩家,那它就更適合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