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光明記憶》不算新游戲,可“XSX版《光明記憶》”就是另一回事了。畢竟,處在新世代的開端,它還是激起了我對次世代主機性能的強烈好奇。趕在機子到貨的節骨眼上,我馬上試了一把XSX版《光明記憶》,于是有了這篇體驗報告——當然,與其說是單純的游戲體驗報告,不如說是借這個機會轉述我對新主機的使用感受。
由于本作已于半年前登陸Steam,所以關于游戲本身的內容,在這就概述而過:總體來看,這是一個制作比較精良的動作射擊游戲,由飛燕群島個人工作室出品。它將射擊和動作元素結合在一起,你既能用槍又能用光刃等強力技能,打起來既熱鬧又爽快。目前游戲只有一個關卡(后續開發中),流程不到40分鐘,雖然短暫,但節奏控制比較好,難度適中,是個值得關注其后續發展的作品。
接下來進入正題。按時機來看,《光明記憶》應該算是XSX/S的首發作品之一(也可能是唯一的首發國產游戲?)。它沒有本世代版,直接登錄次世代,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本作在畫質要求上的執拗。
XSX版《光明記憶》容量4個多G,比PC版稍小。當然我要用PC版做對比,就得擺出一個前提:PC配置。我自己用的PC是4年前的“機皇”:I7 6700+16G內存+GTX1080+固態。這個配置下我在運行Steam版《光明記憶》時能保持4K最高畫質+30幀(不穩定),而XSX版《光明記憶》則可以在同樣的畫質下達到穩定的4K/60幀。
30幀和60幀在實際感受上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,甚至它給了我一種XSX版在同樣的畫質條件下,因為順滑而變得更好的錯覺——當然,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錯覺,因為從實際感受以及此前的報道來看,XSX版《光明記憶》更像是從PC版“直接”移植過去的。它們兩者之間幾乎沒有明顯的區別。甚至包括設置里的畫面調節選項,除了分辨率、“渲染解析度”和“抗鋸齒”以外也都相同。而游戲內容也未發生變化,甚至用浮標控制菜單這個對手柄不利的設計也被保留下來。
XSX版/PC版4K最高畫質-相同場景對比(上XSX,下PC)
XSX版《光明記憶》4K/60幀實機片段(壓制無聲音,僅測試畫面效果):
顯然,在同樣的條件下,XSX版可以穩定保持在60幀,而我的PC卻只有不到30幀。我不知道這里面所謂的優化占據多少功勞,但結果足以說明運行相同的游戲,XSX比我的PC要強上不少。
關于光線追蹤,由于我的GTX顯卡并不支持,所以上面的PC截圖中是沒有光線追蹤效果的。但這讓我感到很矛盾,因為我確實能感受到一些光影細節上的差異(比如下圖)。但我看了一下新聞,官方說目前XSX版《光明記憶》也不支持光線追蹤,所以我也不敢說這種細微差異的根源在哪,或者到底是主觀還是客觀存在的。
讀盤方面,XSX略快于我的PC固態。以死亡為例,XSX版的重新讀取時間為5秒左右,而我的PC固態約有6~7秒。這不算太過于強烈的差異,所以在實際游玩時的感受并非明顯。
《光明記憶》是我在XSX體驗的第一個游戲,因此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注意到了新主機在操控及功能上的一些變化。那首先要說的肯定是新手柄的“截圖”按鈕了。謝天謝地,微軟終于想起來在手柄上加一個截圖按鈕。現在你只要點這個按鈕,就會截一張圖,長按則是錄取一段時間之前的視頻。這些映射也可以在設置界面中進行調整,可算是比之前方便多了。而至于XSX的系統界面,看起來跟X1是沒有明顯區別的,所以習慣了X1的系統,在這也不會有阻礙。
新手柄除了功能鍵外,握感也有一些進步。但與其說是比老手柄更好,我覺得倒像是趨近于精英手柄了。尤其是背后那個防滑紋理和重量的沉手感,我拿精英手柄二代和它對比,感覺兩者的握感和扳機、按鍵的感覺都非常之相近。那另外一個變化就是十字鍵換成了八方向——或許也可以說是“換回”了八方向,至于哪種好,這個很難評價。我自己是站八方向的,起碼在“搓”著用的時候不感覺硌手。
其他方面的變化我準備在多體驗一些游戲后再補充,而上面這些僅僅是我在品嘗《光明記憶》這道開胃菜時生出的感受。其實從實際體驗上來看,所有細節上的變動都不及4K/60幀來得實在——畢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,它是主機玩家面前的“水中月”,現在它終于變為現實。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,在這個新世代中,4K/60幀將成為基準,游戲機也可以像高配PC那樣同時獲得高分辨率+高幀數,且門檻比后者要低(并非現在)。所以這就回到了開頭那句話:如果你沒有高配電腦,你可能沒玩過這樣的《光明記憶》。在類似的跨平臺游戲中,主機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畫質表現,而現在才剛把這次世代的序幕拉開一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