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已經記不得在類似的游戲里走過多少遭人生了,《非一般職場》的風格和之前的“高考”、“家長”系列是一致的,把人生片段用文字冒險游戲的形式還原出來,再用小游戲和小劇場去點綴。而同樣一致的還有“職場”這個切入點,想必它也能擊中相當多玩家的心弦。
游戲從23歲初入職場開始,一直到60歲退休結束,期間共38年。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年齡段,想必它能引起打工族的共鳴。當然了,像我們這一代的打工族,真到60歲的時候能不能退休還是一回事。但是放在現在,這個設定是標準的。
關于取材,這里得先打一劑預防針?!奥殘觥笔莻€廣義的概念,但本作中切入這個話題的職業唯有產品經理,所以故事和段子均以產品經理的視角展開。
游戲還原出的是這樣一種氛圍:以新人身份開始,逐漸通過自己的努力,晉升到可觀的職業高度。具體能晉升到什么程度,這是一個有關游戲性的概念。晉升不止要看數值和選擇,也關乎“牌”打得好不好,這一點我們放到后面再說。
游戲過程涵蓋的職場元素是比較全面的。我傾向于這樣認定:這個游戲基本上還原出了常見的工作和生活元素。比如業務壓力、同事關系、社交、情感、家庭娛樂等等,綜合起來就是普通人的一生。
在所有元素中,最被著力塑造的就是壓力。壓力是游戲中的一個核心指標,它隨時干擾著你的決策。你可以什么都不管,只為了獲利而過活,那么壓力會上升;在職場上說了錯話,壓力會上升;面對“意獸”打了敗仗——也即代表完不成業績,壓力會上升。壓力上升到一定程度,直接影響你在打牌/戰斗環節的能力,而這一點是要命的,因為影響了打牌,就影響了升職,后者是這個游戲中分割進度的唯一指標。
排解壓力的途徑很多,很好的一點是,這些途徑涵蓋了上面提到的生活元素。比如和熟人聊微信、送禮物,搞一些社交活動,或者在上班的時候摸魚聊天,這些小劇場都很真實。涉及到家人的部分也有些橋段很觸動我,比如50多歲的時候還能和老爸老媽聊微信,雖然對話流于形式,但還是值得咂摸咂摸。至于同事和女友之間,那就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了,十足的喜劇。
不過我也說得,排解壓力的這些途徑,其實歸根究底都被一個樞紐連接起來,就是錢。所有排解壓力的行為都和錢有關,這里還有一個奇怪的比例:2塊錢買1個幸福指數。無論送禮物還是滿足別人的愿望,只要你有錢,壓力就永遠不會超過幸福感。你甚至還可以找人借錢,我不明白為什么我第一次主動和女孩聊天,自動彈出的對話居然是借錢,這根本預示著我這個角色有一個孤獨終老的結局。
當然你也別說純粹的聊天解壓不用花錢,那不用花錢的聊天排解不了幾個壓力。總歸就是一句話:沒有有錢人的不是。
可能也是因為錢的地位太突出了,所以游戲中設定了一個成就系統。只要達到某一項成就,你的幸福感就會大大提升。拿我舉例,我在51歲的時候終于狠下心來,一口氣為女朋友花了20萬,直接把好感度懟到結婚了。但彼時也無法緩解我巨大的壓力,直到我達成“買買買”(就是買100件不同的物品)的成就——一口氣把幸福感翻了一倍。
當然這種形式實際操作起來是很暴力的,在這類把人生做成壓縮餅干的游戲中也沒有更好的方法。提升能力的系統比排解壓力還要直接,在日程表上排好鍛煉不同屬性的任務,點一下確定,一年就過去了。這里還存在著“陷阱”,一周目很難放開手去鍛煉某一項屬性,因為鍛煉這個行為會極大增加壓力,你不得不權衡能力與壓力之間的關系。但掌握一些訣竅之后,比如排列屬性的優先級,或者達成某幾個成就系統,那么你就能放開手去大肆鍛煉,不過這應該是二周目的事了。
提到周目,這個游戲也和同類作品一樣,存在通關后的“轉生”系統。一代人老去,一代人成長,只不過這新一代長成后還是產品經理。
決定是否要開啟多周目的因素,除了新鮮感之外,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由卡牌環節的天花板決定的。卡牌是這個游戲的特點之一,卡牌戰斗也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(一部分原因是拜畫風所賜)??ㄅ茟鸲返男问骄筒欢嘧鼋榻B了,用標注的特定卡牌去制造傷害,讓對手的體力扣為零。但在這個游戲中,所有類似的細節都在“職場”的前提下被重新定義了一下,比如卡牌名字變成了“996”、“打擊競品”之類的術語。敵人也有統一的稱謂“意獸”。當然“意獸”這個詞按我的理解,倒不如直接說是“幻覺”或“現象”,因為敵人也都是“壓力山”、“甜構”這類一眼就能看出來源的名字。
我這一路打下來,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“組合拳”??ㄅ频目倲挡⒉欢啵茁芬膊欢?。這些套路非常直接,大意就是每種屬性下都有三張基本牌可以組成連續技,只要你能打出這三張基礎牌(期間不用其他顏色的牌),就可以自動發出一套強大的“組合拳”。
依可攜帶的卡牌數量,你可以同時擁有很多種顏色的組合拳。這就出現一個問題,就是實際戰斗中的抽牌數量是有限的。顏色越多,反而越不容易打出組合拳,這一點最開始的時候給我造成困擾。我帶兩套組合拳,卻總是糾結于抓不到想要的牌。后來我干脆只帶一套組合拳,其他卡牌也幾乎不要,沒想到打起來反而更順了。
那這個時候還有一些進階的技巧,高手肯定會帶多套組合拳,因為存在“變通”(這張牌可以隨意變成卡組里等費的另一張牌)等技能來保持傷害最大化,但那需要一個認真研究的過程,以及不斷通過特定行為獲得新卡牌。
實際上到了后面,我這種“單一組合拳”的打法不出意料地遇到瓶頸,因為有的敵人天生??四骋环N套路。比如我這套粉卡是疊BUFF速攻流,但后面有一個家伙它上來就“甩鍋”(傷害反彈),我打它基本就是搏命。而單一套路面對的最大障礙應該是晉級戰,因為這里的戰斗是Boss Rush,各種敵人組合到一起,得有不同的應對方案。
在成就系統中,還有一個圖鑒專門收集高級敵人的檔案,不過我這里面沒開幾個。估計這些最牛的“意獸”們是CEO階段才能遇到的吧?我一個區區產品經理就無緣得見了。
說到這個職位,這也是我的天花板了。我的流程局限于一周目半,對于這個游戲來說不算什么,所以上面這些看法也難免有不周到之處。不過話說回來,我這懵懂的一周目過得也實在慘點,前20年渾渾噩噩就過去了,51歲結婚,生娃的時候已經是別人抱孫子的年齡了(說明我體格不錯?),智商堆到了3000,才發現1500往上就沒獎勵了...最終產品總監的升職戰也沒有通過,這應該不算是一段成功的生涯吧?